贝拉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推融合教育模式 中莫合作守护特殊儿童成长
莫桑比克贝拉师范大学的融合教育教室,听力障碍学生通过 “手语 - 语音同步翻译设备”
跟上课堂节奏,教授安娜・门德斯在一旁指导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协作完成手工任务;国际学生中心的康复工坊里,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用英语交流
“自闭症儿童干预方案”。该校特殊教育学院近日构建 “医教结合” 融合教育体系,联动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打造非洲特殊教育标杆。
“莫桑比克特殊儿童入学率仅 12%,80% 的学校缺乏适配教学设备,融合教育体系建设迫在眉睫。” 门德斯介绍,学院新增 “特殊儿童融合教育” 专业方向,课程涵盖 “手语翻译”“康复训练”“个别化教学” 等模块,90% 课时采用 “课堂实践 + 康复中心见习” 模式。与中国高校共建 “中莫特殊教育联合实验室”,引进听觉康复仪、多感官训练设备,已在贝拉省 20 所学校推行融合教育,特殊学生课堂参与率从 30% 提升至 85%。
科研成果落地惠及民生。2024 年牵头的 “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项目”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60 万美元资助,联合马拉维、赞比亚高校开发 “本土化康复手册”,培训特殊教育教师 1200 人次;开发的 “特殊儿童评估 APP”,支持教师快速诊断学情并制定教学方案,上线半年服务 3000 名儿童,康复效果提升 40%。“以前孩子因自闭症无法上学,现在学校有康复师和翻译设备,终于能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了。” 贝拉省家长卡洛斯说。
国际交流与校园生活融合。国际学生中心开设 “特殊教育葡语特训营”,配备 5 名康复专家提供科研指导,2024 年接收非洲国家留学生 80 人次;与中国高校开展 “3+1 联合培养”,首批 20 名学生赴华学习康复技术。新闻中心通过多语种短视频推送 “融合课堂” 故事,其中 “手语翻译设备进校园” 视频播放量达 600 万。门德斯透露,2025 年将新增 “特殊教育心理学” 专业方向,联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开展技术合作。